吊床保卫战 户外区域的桂花小院里,挂着几张吊床,游戏时间,孩子们总会躺在里面休息、玩耍。然而有一天,有孩子发现吊床的绳子有磨损的痕迹,并提出:“吊床的绳子是不是快断了?”于是,基于孩子们的发现和兴趣,我们围绕“快要断的绳子”这一问题,开启了一段探索“绳子摩擦”的秘密,下面,跟随小编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1、吊床绳子的“危险” “为什么绳子会有磨损?”“如果绳子断了,会发生什么?”孩子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始自由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 多多:小朋友有重量摇晃绳子发生了摩擦。 淼淼:吊床绳子摇晃会发生摩擦。 橙橙:小朋友手去摇晃了绳子有摩擦。
淼淼:吊床坏了,我们就没有吊床玩了。 天天:吊床的绳子会断掉。 豆豆:绳子摩擦还会发烫! 多多:吊床一直在摇,我们太重了。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环境充满敏感性和好奇心。当孩子们玩吊床时发现,绳子有磨损的迹象,借助已有的观察经验,总结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找出绳子磨损的原因 为了找到绳子磨损的原因,孩子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粗细的线进行摩擦实验,观察线的变化。比较粗绳和细绳在摩擦后出现的磨损程度。 丫丫:我们在慢慢的摩擦,绳子摩不断。 豆豆:我们用了很大力气去摩擦,绳子起了毛毛。 天天:我们又很快的摩擦绳子,绳子终于摩断了。 经过反复的实验后,孩子们了解到绳子会因为摩擦而断裂,并开始尝试在自制吊床模型上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再次观察绳子的变化。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通过控制绳子的摩擦速度,观察绳子的摩擦变化。 经过几次不同形式的实验后,孩子们发现在重量、速度不同的摩擦后,结论是不一样的。 多多:绳子很快摩擦后会磨出白色的东西。 天天:两个小朋友很重的一起玩吊床时绳子摩擦后会掉毛毛。 岢辰:吊床粗的绳子用很快的速度摩擦后变细。 丫丫:小朋友坐在上面玩吊床绳子慢慢摩擦绳子会变烫。 阳阳:绳子很快的摩擦会有难闻的味道。 大班幼儿的认知是需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感官体验来建构的。通过前期的反复实验、实践,孩子们已逐步厘清绳子磨损的原因。科学认知、探究能力也在慢慢丰富起来。 3、吊床绳子的修复计划 了解到摩擦对绳子产生的影响后,孩子们开始思考如何能保护吊床的绳子, 让绳子减少摩擦,避免因绳子断掉的安全问题。孩子们在教室中寻找工具、材料为绳子寻找最好的保护。 方法1:阳阳:用毛根包裹绳子再进行摩擦,毛根的位置会变,绳子还是会发生摩擦。 方法2:焜焜:用泡沫网包裹绳子摩擦点进行摩擦,泡沫网可以挡住绳子摩擦,也不会移动位置。 方法3:豆苗:用软纸包裹绳子摩擦点进行摩擦,纸很快就被摩坏了,绳子还是会摩擦坏。 方法4:小可乐:把棍子放入绳子交叉处进行摩擦,棍子可以防止绳子摩擦,但是用木棍在玩的时候容易打到小朋友,不安全。 经过多次的实验后,孩子们最终选择用泡沫网来保护绳子。随后孩子们分工合作,一位孩子托住吊床,另一名孩子将“刹车片泡沫网”放入绳子摩擦破损点修复完成后,孩子们再次测试吊床是否稳固,发现修复后的吊床更加安全耐用!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孩子们已经找到了绳子磨损的原因。并且将科学原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通过修复吊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 4、分享!我们的保护计划 后期实践操作的小朋友们与班上小朋友分享他们的发现。师幼共同回顾整个“吊床保卫战”的过程,将保护吊床绳子的方法一并与伙伴分享。 蓓蓓:吊床不能摇太高了。 雅馨:玩的时候轻轻摇。 豆苗:重一些的小朋友自己玩,轻一些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人一起玩。 淼淼:玩完要检查绳子。 瑶瑶:经常检查“刹车片”。 在孩子们分享完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吊床,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因为摩擦或重量受损?”孩子们给到了很多回答。 基于“星探索”理念,挖掘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发现的科学问题,放手让幼儿去探索、验证孩子们的想法,“吊床保卫战”游戏不仅是一次关于科学探究的活动,更是一场幼儿与真实问题对话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