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SCENTED TEA
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规则意识的培养如同基石,稳固而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日常行为的规范,更是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基础。
////
· 交流
什么是幼儿规则意识
ONE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社布森在《勇于管教》中曾讲到"规矩"。
他说:"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
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
相反的是
没有界限的孩子就没有安全感
因为他不知道
安全的尺度
在哪里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小到家规校规,大到法律公德,都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条款,孩子们能理解、能表达、能遵守,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建立过程。
· 察觉
什么类型的幼儿容易“不讲规则”
TWO
太“暴躁”的孩子
有的孩子性子急躁,爱发脾气,或者是常常动手和小伙伴打架,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非常急迫。
太“好动”的孩子
一些孩子平时太过活跃好动,更愿意自由自在,如果用规则去限制他,往往还会发脾气。
太“内向”的孩子
有的孩子性格过度沉默内向的,往往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不愿与外部互动,因此对外部的规则是不关注、不理解的。
太“溺爱”的孩子
· 聚焦
各年龄段规则意识具体行为表现
THREE
1-2岁:规则意识萌芽期
此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简单的词语和指令,如"不可以""放下"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明确的语言和表情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让其初步感知规则的存在。
例如,当孩子想要触摸危险物品时,家长严肃地说"不可以碰",多次重复后,孩子会逐渐理解并遵守。
2-3岁:自我意识与规则冲突期职责
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但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仍较薄弱。他们可能会经常违反规则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比如,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要,不买就哭闹,此时家长需要耐心引导,让孩子明白购买玩具的规则。
3-6岁:规则意识快速发展期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在集体生活中接触到更多规则,如排队洗手、按时午睡等,开始理解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遵守规则。
像幼儿园老师会制定"谁先收拾好玩具谁先玩下一个游戏"的规则,孩子们会为了尽快玩下一个游戏而遵守收拾玩具的规则。
FOUR
· 思议
家庭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策略
适当的激励政策
奖罚分明,严松有度。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指出问题,用温柔的态度,告知其问题的所在。不要一味的纵容,建立合适的激励政策,可以利于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写具体,千万不要过于笼统,模棱两可。一定要写清楚怎样做,敢终目标是什么等。制定的规则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树立的规则也不同。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多与孩子聊天沟通
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和他的语言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
有的孩子语言能力不足,他就会更多的用行动的方式去破坏,从而引起关注。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下班之后,多陪伴孩子。
绘本推荐
《大卫不可以》
本书不仅是一本让孩子哈哈大笑的幽默绘本,它还是一本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书。它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和遵守社会规则,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在安全和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探索。
《图书馆狮子》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地向孩子们传递了规则、合作、友情,让孩子更好地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狮子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动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尊重动物,爱护大自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终生受益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徐梦俪
编审:雷婷婷
审核:涂瑶
审发:夏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