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有温度,让游戏有深度 为进一步创设幼儿真正需要的环境,打破“美而不实、华而无用”的旧标签,通过前期各项目式活动,“特趣日”、“特趣月”收集儿童的声音,11月中旬,乐山高新区实验幼儿园至乐分园,在园长汤晴的主持下聚焦儿童兴趣、收集儿童声音、发散儿童思维,以“项目化课程 驱动的支持性环境创设”为目标,开展了本次环创教研评比 研而有思 研而有方 研思新环境——融创新实践,走进大一班和中一班实地观摩、聚焦研讨展开有效“研”动;收集儿童声音。 活环境 活游戏 活儿童,创设-参与-创生 被动-驱动-内驱,一切环境皆教育,通过环境的参与性、启发性、动态性、趣味性让儿童思维活起来 探儿童视角、创灵动环境 在材料投放低结构、环境打造联动可变通之下,促使儿童的游戏活起来。 在汤园长的引领下,老师们将问题聚焦于“环境布局是否与主题相结合?”“材料和资源是否与关键经验相连接?”“邀请式互动环境和动态互动空间的打造是否合理?”真正呈现了班级环创升级的“高度预设” 班级环境的创设应与班级主题游戏相链接,关注主题创设还需进行深度的思考;儿童在此环境中是否有社会化学习?是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从环境创设的意义出发,儿童的游戏应从环境直观体现,让儿童与环境对话,与环境游戏,真正的让环境“活”起来。 儿童需要的环境是无拘无束的,是可看、可玩的,所以环境的创设要以儿童为本,材料的选取应当要遵从儿童本心,向上延申。 汤园长最后提出:儿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要听儿童怎么说,环境服务幼儿,在环境创设时,环境始终从幼儿兴趣出发;教师要高度预设,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操作性强、空间适宜,让环境掷地有声。 对话环境 研以至变,,老师们打破常规区域布置,构建更加多元的诱导区,让每个角落都支持幼儿的学习和表达,让幼儿获得多种能力的支持。隐形的“老师”,孩子时刻身处的环境。从儿童兴趣出发,材料投放以支持为主;从儿童游戏出发,环境创设以“诱导”为主幼儿活动的痕迹,探究学习的过程都被老师细心珍藏,走进班级一墙一面仿佛都在说话...... 以环境邀请 与环境互动 观摩中各班教师详细介绍了本班的环创思路如何把儿童的想法落实到环境中,把项目式课程元素融入到环境里倾听儿童的声音,看见儿童的需求,追随儿童的发展,方寸之间,皆是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追随孩子的目光,追随孩子的喜好,然后和孩子一起创造、体验、成长,以幼儿之眸,见互动环境,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让环境成为教育的助力。 肖万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