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四川省第三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省各地市州幼儿园的园长、老师等300余人聆听了国家级学前教育专家丁海东的讲座、参观了乐山市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成果分享、交流研讨和教育故事分享。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而市实幼课程游戏化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这也是市实幼能承办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原因。
三轴构建 让园内每个角落都能玩 11月5日14:00,市实幼。来自全省各地市州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分成5个小组,静悄悄地走进幼儿园。伴着轻柔的音乐响起,安静了一中午的幼儿园渐渐热闹了起来,午睡的孩子们陆续起床,盥洗、自助午点。午点以后,幼儿园瞬间热闹起来了。 

看,操场上,大班的孩子玩起了建构游戏,孩子们一个个俨然建筑师,用木材、易拉罐、轮胎等物品搭建成“桥梁”、“高楼”、“机场”等等;山坡上,小班的孩子争当搬运工,快乐地将小球运送到高处;陶泥坊,孩子们成了艺术家,或捏一个杯子,或做一个娃娃,乐在其中……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三五孩子快乐地游戏着,而这,正是该园构建的“3+3”课程游戏化模式。 所谓“3+3”模式,是该园提出的“3+3”课程建设方案。第一个“3”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围绕游戏、学习、生活三条轴线进行体系化建构。如今,该园通过探索,在全园范围内创建了自主、合作、分享的游戏区,主动、专注、表达的学习区,自理、自助、自由的生活区。其中,游戏区又分为班级游戏区域(如各班的建筑区、美工区、表演区等),功能游戏区域(如宝贝工厂、科学发现室、宝贝厨房等),户外游戏区域(如亲水乐园、迷你小岛、攀登的秘密等)三大板块。三轴构建让幼儿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场地,而课程游戏化也不仅仅只是帖上“游戏”的标签,而是真正让孩子玩中学、玩中成长。 三大支架 开启课程游戏化的钥匙 在两个小时的参观中,教师代表们不停地用手机和相机拍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除了对市实幼创设的无处不在的游戏环境、课程游戏化的探索点赞外,来自南充市某幼儿园的教师感慨道:“实幼的老师和孩子真幸福!”确实,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灿烂的笑脸背后,教师的付出是巨大的。
 

在该园“3+3”模式,第二个“3”即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三大支架的支撑。这三大支架,首要的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才能确保课程游戏化的顺利推进。市实幼的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最终促进行为的转变;每日要观察儿童一名或一个区域,要随笔写下观察记录;每人每月要交流两篇教育故事,不仅会写还要会讲;最后还要站在对3—6岁幼儿身心特点的理解、把握之上对幼儿做评价。 第二大支架,即时间、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课程游戏化的保障,市实幼打破了常规课程安排,调整一日作息,取消固定模式,真正给孩子自主、自由、充足的游戏时间。 第三大支架,即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在市实幼,所有的材料是开放的、真实的、有效的辅助材料,比如宝贝厨房里真实的锅碗瓢盆,建构游戏中真实的木材、轮胎、易拉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