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清明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三月节。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的双重意义。
Awakening of Insects
清明时节,
春意盎然,万物“吐故纳新”,
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那小朋友会怎么过清明节呢?
清明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生命的赞美。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清明节是一个了解传统文化、感受自然之美的好机会。
知清明
传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自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标志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同时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
唐代后寒食节与清明节气结合,形成了兼具祭扫和踏青的清明节,体现了中国人敬祖和亲近自然的传统。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清明一到,
高大的泡桐树上,
开出满树的桐花。
二候田鼠化为鸳(rú)
"駕"指鹌鹑类的小鸟清明后天气越来越暖暖和,喜阴的田鼠纷纷躲到了地下,喜阳的小包纷纷跑了出来。
三候虹始见
经常能在雨后看到,
美丽的彩虹挂在天上。
清明·习俗
扫墓
Spring
踏青
插柳
吃青团
过清明
巧动手
·放风筝 寄相思
古人觉得放风筝能“送走坏运气”!把烦恼画在风筝上,飞得高时,剪断线,让风筝带走病痛和晦气。
·春日到 种植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前后,气温升高,雨量也有所增多,是最适宜的育苗播种的节气。
·遇春日 去拓染
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在这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时节,孩子们纷纷来到户外,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寻找春天的颜色。
·寒食节 捏青团
青团的绿色,象征着春天、生命和希望。清明吃青团,有祈求全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的寓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日游 同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赏古诗
忆清明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朗朗上口的诗句,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古人是如何用语言表现清明节的呢?
《清明》
诗意解析:
描写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行人神情哀伤(祭扫先人),想要找个酒家歇脚,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诗中"雨纷纷"营造出清明特有的氛围,"断魂"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苏堤清明即事》
描写清明时节梨花盛开,人们出城踏青游玩,傍晚时分音乐声渐渐停息,杨柳林中只留下黄莺啼鸣的场景。展现清明踏青的热闹场景和暮春景致。
清明谷雨,四季轮回。
春暖花开,芳草萋萋。
忆往昔,诉不尽的点点哀思。
看今朝,唱不完的无限憧憬。
孩子们在节日中浸润,
情怀生根,美德传承。
END
编辑:徐梦俪
编审:雷婷婷
审核:涂瑶
审发:夏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