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因为你家宝贝买东西时耍赖,在一旁是毫无对策;你是否从小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小的时候通常都是一个好吃的,一块糖就很容易满足,但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就会发现她们的物欲越来越膨胀。这时就应该意识到当孩子说“妈妈,我想要”时,其实不是选择买或不买的问题,这背后,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关乎孩子成长的大学问。
一、买与不买,父母的大学问
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了我们的方向。生活中的选择,是我们生活的挑战,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1、什么都想要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刚出生时,并不能把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来。生存本能让她认为她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随她拥有支配。随着孩子长大,认知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她的欲望也会更加膨胀,她会想拥有所有看到的,想要的东西。所以想要拥有物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2、粗暴的拒绝会给孩子造成不配得感 生活中,面对孩子的购买欲,上来就拒绝的父母并不少: “这个玩具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孩子物质的需求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心理需求直接简单粗暴地拒绝,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爱着”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否定,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种下自卑的种子。 3、无底线满足又会变成残害的毒药 当然,爱太满,则为害,若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喂成一头索求无度的白眼狼。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棘轮效应”说的是,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总是被满足的孩子,心理上会有一种“棘轮效应”。 二、有远见的父母这样做
有远见的父母应该先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观念。 1、帮孩子区分“想要”或“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要买东西,并不一定是缺,而是单纯的想要拥有。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购物时,才能帮孩子更好的选择“需要”,是一定要有的东西,没有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想要”,一定程度上就是欲望,有了更好,没有也不会怎样。 2、提前做好消费计划 自己需要或想要的东西,提前规划好。如果现在不能买可以和家长兑换积分的方式换取。另外每次出门时,我们都要提前约定,今天可以买多少钱的东西,避免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控制不住自己。 3、学会规划零用钱 每个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孩子把这个钱提前计划分成几份。如30%买学习用品;20%买玩具;20%买零食;30%存起来。 三、绘本推荐
这套每本会解决一个痛点,比如:《不能什么都想买》《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在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什么都买这个问题上是非常有效的。《先做规划再花钱》《想要的东西赞钱买》《把钱存进银行里》教孩子怎么处理自己的零用钱。《赚钱真的不容易》告诉孩子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金钱不是万能的》在价值观上有很好的引导。 书里的公式和方法是很好用的,比如: (1)50、30、20原则 50%的钱买需要的东西,30%的钱买想要的东西,剩下20%存起来。 (2)垒砖规则 每挣一元钱,就像为一面大墙垒一块砖。买一杯饮料只需要垒几块砖,但是买一个玩具需要垒一百多块砖。把挣钱的努力形象化,孩子很容易理解。 (3)照镜子规则 照镜子时,想象自己能看到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花钱的时候,要想想未来的你需要什么。今天把钱全花来买奥特曼卡片,未来的自己就不能攒钱买电话手表了。 财商教育,是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关系着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孩子对财富的理解,并不仅仅在于财富本身,而是在财务创造中寻找更加深刻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只有懂得感恩、乐于回报,才是财富至高无上的价值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