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很多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也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多,做事情拖拉的同时还有很多的理由,让家长很是无奈。究其根源,是因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还是父母自身的教养方式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一、案例分享: 5岁的丁丁是家人眼中的“拖拉机”,什么事情是能拖就拖。家长叫三遍,催三遍,他都不动弹。 早上,妈妈着急带丁丁上幼儿园。看丁丁还在餐桌吃早饭,就催促丁丁快点吃,然后妈妈赶紧去换衣服。 妈妈换好衣服,看丁丁还是那个姿势在玩,就着急了:“丁丁。你又开始拖,你起床拖、吃饭拖,出门还拖!”丁丁好像听不见,还是在玩。妈妈收拾好拿着包,看着继续玩的丁丁很是无奈,一把拉起丁丁,然后把餐具往桌边移了移,再把丁丁拽到门口换鞋。丁丁的眼睛却盯着玩具,抬手反抗妈妈的生拉硬拽,冲妈妈大声喊“我再玩一会儿怎么了?我还没有玩够呢!”妈妈又开启了唠叨模式:“玩玩玩,拖拖拖,干什么事情你都那么慢,怎么你就不着急呢?”丁丁说:“为什么要着急?”在冲突中,丁丁被迫穿上鞋子,噘着嘴跟妈妈出了门,继续听妈妈“上课”。 二、事件分析 1、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3——6岁的孩子,对时间观念的感知并不是很清晰,更重要的是对时间的把握和支配的能力还需提高,以及事情是否有条理性、主次分明,是否懂得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时间的能力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 2、家长过分的唠叨 越是唠叨、催促得多,孩子越爱磨蹭。家长的唠叨、烦躁、挑剔的消极的教养态度也是造成孩子拖拉的原因之一。 3、不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 其实,孩子拖拉有很多原因。孩子到底是因为性格原因、能力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家长没有静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就给孩子贴上了“拖拉机”的标签,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恶性循环。 4、孩子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没有给孩子说明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吸引孩子的兴趣,或者说明重要性,引起孩子的重视,也导致了孩子沉浸在眼前的活动中,而不愿意动身。 三、应对拖拉的对策 1、不要催,避免唠叨。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你怎么这么慢?我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这样的标签只会让孩子不敢表现自己。 3、指令清晰具体,给孩子承诺过的事情要说到做到。 4、用视觉提示。孩子对时间概念还不清楚,可以给孩子视觉化的提示,比如小沙漏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5、必要的时候要把孩子因磨蹭而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有时候适当的承担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四、绘本推荐 内容简介: 绘本《金老爷买钟》是关于金老爷和四只钟的故事。故事中的金老爷家里有四座钟,时间都不一样,怎么办呢?金老爷很苦恼,请了钟表师傅来检验,结果却是每座钟都很准。金老爷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得出和钟表师傅不一样的结论呢? 绘本导读: 小朋友们,听完故事的你们一起来想想下面的问题吧: 1.金老爷一共买了几次钟?分别把他们放在了哪里? 2.金老爷用的方法对吗? 3.钟表师傅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4.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钟呢? 亲子小游戏:木头人 游戏玩法: 提前准备好不同时间的纸条然后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做动作。(例如10秒、30秒、1分钟、2分钟等)另外一个人做木头人模仿!模仿的人用抓阄的方式了抽出其中一张,这个时间就是稍后需要“木头人不许动”的时间!然后做动作的人做出动作,木头人开始模仿,运动做的人协助计时~如果木头人能一直坚持则赢!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那我们不妨耐心一点,用心地感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