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快来get新方法,轻轻松松让孩子爱上劳动 劳动即生活。3—6岁幼儿的劳动有其自身特点,只有遵循幼儿的劳动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发展其独立性、社会性及责任感。 劳动能让孩子收获什么? 1. 成就感 成就感能让人内心感到愉悦,对培养人的自信心有积极的作用。当孩子会做一件家务事,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并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 2. 责任心 作为家里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家务。即便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大有裨益。 3. 独立性 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否则孩子容易觉得事事由父母包办是理所当然的,还会对家长的过度保护形成依赖,最终导致孩子丧失掉全部的独立性。 4.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开始做家务的初期,难免会遇到做不好或者不会做的情况,这时候家长要耐心地给予指导,经过反复练习后,孩子便能熟练掌握方法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在分析如何把事情做好,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
1.让孩子意识到家庭责任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务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出一份力,帮彼此分担。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更愿意付出,越来越有责任感。 2.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劳动教师 孩子刚接触劳动,难免会不知所措,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将劳动进行拆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劳动教师。 3.给予孩子选择权 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家务,不要生硬地强迫他。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共同商量出家务活分工清单,让孩子选择其中的一两项。 4.保持耐心,多夸奖孩子 孩子一开始做家务可能比较粗糙,但此时不应该太苛刻。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会让他更有动力。而且鼓励不应该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扬孩子具体做了什么。 家长妙招分享 懒父母”养出“勤儿子”
我们是平凡的四口之家,十几年携手走来,感恩两个可爱儿子参与我们的幸福人生。有别于其他的家庭,对于孩子,我们不作过多苛求,孩子品行好、自理能力强,是我们立足培养孩子的出发点。作为拥有14年育儿经历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道路上,浅谈些感悟:一是家长得足够“懒”。孩子成长的道路总有崎岖、更有颠簸。我觉得,只要不违背原则、只要不背离道德、只要足够安全,那么,请你放手……你没有剥夺孩子享受生活的权利,让孩子有充分的参与感与获得感,这是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奠基石。如果你包办孩子的一切,他连改正或是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都没有,试问孩子该如何长大?不得不说,我当下很享受这种“懒”的愉悦。二是家长务必“齐心协力”。在上幼儿园之前,相信很多家庭跟我们一样,工作日的白天,老人家就是主战场,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其实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在儿子劳动能力的培养上,我很感激家里的老人,他们没有溺爱、只有引导,趁着孩子好奇心正盛的时候,授予孩子生活的基本技能。老人爱用手机记录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样,孩子也喜欢通过手机记录,与别人分享他的成功与喜悦。三是家长不要吝舍“鼓励”。家长们,有没有发现?一句小小的认可,孩子会感动老半天。我的两个儿子性格截然不同,大儿子感情细腻、小儿子情感敏锐,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都非常在乎家人的感受。特别是小儿子,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弟弟,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好呀”我发现,这一招相当管用,他每次都回答得很干脆。潜意识告诉我,孩子想要保护我、帮助我,他就觉得自己是我的救星、保护神、男子汉。原来,小小的孩子,也有他的责任与担当。自然,有了愉快干事的心情,他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很棒。当然,毕竟是3岁的孩子,家长不能过分挑剔。当他顺利完成了“任务”,一句“你真棒”,看看他那嘚瑟的小样儿,这快乐和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四是家长要正确“引导”。这里说的“引导”有三层意思。首当其冲,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企图依赖,树立他的自信——你有能力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其次,需要“引导”他明白家庭责任。我们家小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话痨”,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当他有情绪的时候,也不乐意做事情。“为什么要我做?为什么又是我?为什么不是哥哥?”这时候,试着引导他,让他理解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也需要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努力,学会帮助才能享受被帮助,感受需要与被需要。除此以外,放手孩子去做,并不等同放任孩子去干,这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引导的重点在于如何去激发他大脑思维,用他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劳动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自助决策。说到这里,我儿子劳动时有句口头禅,我相当喜欢,“啊哈,我有个好主意”!与我而言,至少他在努力动脑解决问题。 ——吴星逸妈妈 劳有所获·动见成长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而家庭教育又具有先导性和感染性等特点,进而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可以让孩子学会参与劳动、尊重劳动、珍惜成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场景演绎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1. 不轻易说“帮” 可能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孩子,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可以吗?”之类的话,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做家务和参与劳动是在帮助大人,而不是她本来就应该做的。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家里的每件事情都应该共同来参与,所以父母可以从表述问题的方式上做一些改变。 2. 让孩子感到存在感 比如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妈妈在择菜洗菜,爸爸准备炒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提问:“XXX,你在做什么呢?你看,爸爸妈妈都在为晚饭做准备,你可以做什么呢?现在桌子还没擦呢,不然一会儿饭菜做好之后不能放在桌子上哟。”适当的话题引导,会让孩子主动思考并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去,同时也能让孩子觉得她的存在和付出是很重要的。 诸如此类的语言沟通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朋友不妨举一反三,实际运用。 劳动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劳动习惯的养成,家长则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孩子参与其中。比如让他们整理绘本、收拾玩具、打扫卫生等,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并让他们明白家务劳动也是自己的责任,这也是明确责任和培养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3. 适度鼓励和奖励 当幼儿完成家务劳动后,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同时,对于他们的进步和优异表现,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 4. 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幼儿的好榜样。比如亲自示范如何打扫卫生、制作美食等,通过实际行动让幼儿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周芊墨爸爸 轻轻松松爱上劳动 1.言传身教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做好家中的家务,让孩子懂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更多的理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容易。如:做饭、吃饭、拖地、洗衣等。 2.自己的事自己做 要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简单的活动,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3.放手让幼儿参加劳动
有些父母不愿孩子参加劳动,连擦桌子也认为擦不干净,或担心磕着碰着孩子而不让孩子干。总说:“孩子还小,能干什么呢?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但是,我认为孩子从小做家务比不做家务的孩子要充实、幸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他们才会在健康中成长。 4.及时进行鼓励 孩子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时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如:得知孩子拖地后,无论效果怎样,我们都可以称赞说:“哇!宝贝能拖地了,真了不起!太棒了”孩子听了,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正向强化”。 ——周梓豪妈妈 劳动最光荣,劳动不只是在劳动节或劳动月,试试以上方法积极行动起来吧!坚持21天,就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