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衔接,大班教师全方位地把握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
开学后,面对焕然一新的桌子,大班教室里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争吵声。 “哎呀!我的椅子怎么不见了?” “这是我的椅子,不能坐!” “我的椅子被你坐了,你让开!” “谁先坐到这儿就是谁的……”
孩子们争抢位置,对大人来说可能是小矛盾,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对物品所有权的敏感期。基于大班幼儿对标识的已有经验,在尊重孩子意愿和想法基础上,老师支持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淑捷:“我的椅子以前贴了名字,现在没有了,我找不到。” 小柯:“我们可以重新贴嘛!” 小宗:“这是新的椅子,不能贴。” 家逸:“那我们可以挂嘛。” 老师:“你准备挂什么呢?怎么挂?” 洹洹:“我们写了名字挂上去。” 乔伊:“可以写号数呀,就是我们书包上放学的那个号数。” 小彤:“我毛根挂在上面。”…… 通过讨论,孩子生发了做专属标识的意愿,老师调动孩子们对不同材料的探索,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设计专属标志这一环节,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专属标志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充分体现了幼儿丰富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记完成了,可是几天后又出现了状况。有的标记掉了下来,有的标记粘到了衣服上,还有的标记坏了。于是我们通过“标识为么会坏?”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梳理。 经过经验分享,孩子们对打结的方式、绳子的粗细、纸的厚薄以及物品的重量等都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对自己的标识再次进行了调整。 此次探索,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环境中数字符号的意义理解以及对标识作用的探究兴趣。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创新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将标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科学助力“幼小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