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环境我来造 李岚 中六班 教育就在一桌、一墙、一草、一木之间。 一个深受幼儿喜欢的教室,一定不是仅由教师装饰和设计、华而不实的地方,而是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去布置、创造,并且流连忘返的地方。 开学前,乐山市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并布置了班级环境,但到底孩子们喜不喜欢他们自己的新教室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班孩子们的看法吧! 一、新教室小调查 搬进新教室后,孩子们试玩了两周,我们发现...... 1、图书区的新材料无人问津。 2、第二、三组时常产生拥堵。 3、孩子们的作品收纳凌乱无序...... 本着让儿童从局外人变成环境创设的主要角色的思路,我们开展了一个小调查——你喜欢新教室吗,为什么? 玺玺:我不喜欢,因为积木区的房子太多了。 雨澄:我喜欢,因为新帐篷很美。 妙妙:我喜欢漂亮的星星和毛球。 ...... 经过讨论,孩子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于是老师决定“集体放手”,让他们“当家做主”,尝试去打造一番自己的天地。 二、改造计划 1、准备阶段——设计图纸 班级区角布置不存在标准化问题,它会因为幼儿需要、教师观念、教室空间、物质条件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各具形态,因此,孩子们开始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区角。 2、初探阶段——初步尝试 环境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孩子们努力追随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大胆尝试打破每块场地的固有功能,反复调试、多元置入、大胆改造、不断拓展、开放融合,为自己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更好地赋能。 3、拓展阶段——完善细节 对孩子来说,环境是有生命的,环境是要“说话”的。班级环境的儿童参与,是不断解放教师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儿童的过程。当环境具有生命、会呼吸、带温度时,环境也就成了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课程的一部分。 三、爱上教室的理由 改造后的教室是否满足了孩子们的期待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心中最爱的角落。 教室里的积木、棋盘、乐器、公主裙…都成了孩子们的美好期待。虽然对它们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每天仍期待着再次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不是空设,他们都和“我”有关系。这种融洽的关系看似无形,却很有力。 就这样,我们不断地探索、开发教室里每一个空间的教育价值,使得边边角角都被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角落的大作用,把环境的课程价值和教育功能落到了实处,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充满童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游戏空间。幼儿从被动状态走向自由、自主,才能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班级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