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3~6岁的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幼儿教育面对的是孩子,单纯地说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直接感知的实操,在亲身体验中渗透“食育”的理念,才会为幼儿身体健康、卫生习惯、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面对米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的孩子们,那就自己种种看吧! 瓦特!种秧苗!哪来的田? 自制水田来也!
作为一所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幼儿园,园内有各种质地的活动场所,沙池、泥地、菜园、果树林等等,而小四班门口的空地正好成了我们秧苗的立足之地。 泡沫箱作为“田”,加入聚少成多的土。
我们都是勤劳的小蜜蜂,大自然的搬运工“地”变“田” 一切准备就绪,快点和稀泥啦!
我们忙得不亦乐乎,真希望能快快种下秧苗呀! 专家引进门,学习种秧小窍门 完全浸泡吸收了水分和肥料的“田”,终于等来了他的“租客”,宛宛的婆婆从农村带来了一百多株秧苗。 田有了,秧苗也有了,就差技术指导了,班级群里的小杰爷爷知道后立马报名做我们的技术指导。 小杰爷爷是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工作四十余年,有着丰富的农产品种植和管理经验!
当老师介绍说:“这就是秧苗啦,它生活在水田里,需要泥土、水分和阳光才能健康成长,结出果实”。 乐乐:我觉得他会结出不一样颜色的蔬菜。 小杰:我觉得它会结出好吃的水果。 我觉得他会结出大西瓜......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可是,居然一个孩子都不知道,它的果实就是我们天天都在吃的大米。我们没有否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拥有获得最终结果的力量。
江爷爷给孩子们介绍了秧苗的组成部分,并示范了种植秧苗的手法和技巧,孩子们都特别的兴奋,大家都跃跃欲试。
谁是插秧小能手
分发秧苗,两株为一组
劳动是美的 劳动是快乐的 劳动更是艰辛的 孩子们怀着欢悦的心情 携着激动的心律 在感触泥的柔 水的润 水稻的坚韧 孩子们轻轻地将属于自己的秧苗种下,怡然的轻抚,悠然的体会,每天入园,放学都会先去看看自己亲手种下的那株秧苗,期待着它能快快长大结出果实,可是五一假期结束,孩子们再次便迫不及待去观察自己的秧苗时,却发现秧苗外边的叶子好像变黄了一些,秧苗怎么了呢?是生病了吗?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一起继续观察,一起去揭秘吧!
|